2020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年会暨上海青少年科学教育研讨会于9月26日在线举办,吸引了百余名全国科技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
本届研讨会由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上海科学种子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承办,上海青少年科教社、嘉兴同济环境研究院、芬兰编程学校等协办。在新冠大背景下,研讨会围绕“后疫情时代下的STEM教育——迎接在线教育新常态”,探寻解决青少年在线科技教育问题的可行方案,邀请了来自国内外高校、企业、一线学校等不同社会背景的教育专家,在领域生态、教师培养、课程目标、学习设计等方面引导一线科学教育工作者开展比较和思辨,为教学实践建构更好的机会。
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理事长俞立中为研讨会致辞,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理事金建敏、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教研员姚军共同主持。

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理事长俞立中致辞

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理事金建敏主持

2020年度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成果获奖教师和单位表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晶莹介绍了国际科学教育发展动态和我国科学教育基本现状和未来展望。华东师大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副部长施洪亮,芬兰编程学校创始人Kaisu Pallaskallio 分别从一线数学和编程实践课程的角度,分享了中芬教育中的不同做法和经验。腾讯项目专家郭必坚针对数字革命与青少年编程教育展开讨论。

报告一:基础科学教育的本土现状与国际经验
王晶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报告二:数学游戏,让思维跳舞——基于华东师大二附中“游戏与数学”课程的思考
施洪亮 华东师大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副部长、华东师大二附中副校长兼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属初级中学校长

报告三:疫情下的芬兰科学教育及芬兰编程学校介绍
Kaisu Pallaskallio 芬兰编程学校创始人

报告四:一起编写奇妙未来
郭必坚 腾讯项目专家、系统架构师
分享会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教研员姚军主持,围绕2020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主题:后疫情时代下的STEM教育,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中心幼儿园的侯晓婷,上海市敬业中学的刘博伟及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的翁崇涛老师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感悟,抛砖引玉共同研讨。

工作坊特别邀请了芬兰编程学校的老师,带来编程和创造展示课——逻辑和几何。在Scratch环境中学习编程、练习探究式学习或项目制学习法、在科技和编程环境下表达自我。
![BHLVN10{BLSC4BH236P}]JK.png BHLVN10{BLSC4BH236P}]JK.png](http://www.shssp.org/UploadFiles/image/20201117/6374120826800038363102593.png)
工作坊1:基于Code&Create模块的编程
授课单位:芬兰编程学校
为响应长三角协同推进教育一体化号召,工作坊还邀请上海青少年科教社和嘉兴同济环境研究院,共同带来两门生态STEM课程,构建长三角联合教研、校外实践等资源共享机制。

工作坊2:生态文明下的非正式环境教育
授课单位:嘉兴同济环境研究院

工作坊3:建造捕虫器
授课单位:上海青少年科教社
本次研讨会可回看,加入钉钉群(群号:33283047),点击直播回看功能。
